|
跌落電梯井事故頻發誰之過隨著城市高層建筑越來越多,電梯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設施,但隨之而來的電梯事故也令人揪心。這其中,原本不常見的跌落電梯井事故,近年來頻頻發生。再加上電梯井獨特的環境,使得救援工作難上加難。日前發生在奉化的一起事故,最后還是救援人員揮錘砸墻才將人救了出來。事故的背后總有教訓可鑒。 揮錘救人,皆因油漆工跌落深井 10月12日下午,奉化消防救援大隊接到群眾報警,稱在當地岳林街道新豐路與惠政東路交叉口一施工現場,有一名油漆工不慎跌落電梯井中。他的工友束手無策,因為“井”深近10米,即使下去了也上不來。 接警后,消防救援人員立即趕到現場,獲悉油漆工是從地上一層跌落至地下二層的,摔得夠嗆。要從頂上索降下去,并利用軟擔架將傷者帶上來,這樣的救援難度較高,因為電梯井太狹小了,環境限制了救援手段。 就在消防員觀察周圍環境,準備制定救援方案時,一邊傳來陣陣砸墻聲。原來,在他們到來前,現場的工人已在開展自救了,他們打算在距離傷者最近的地方鑿開一條“生命通道”。消防指揮員臨時喊停了他們的動作,在確認傷者尚有意識,并且整個人蜷縮在電梯井一角,砸墻不會造成二次傷害后,當即決定繼續砸墻,在此基礎上開展救援工作。 5分鐘后,工人們成功開鑿出一條狹小的通道。接下來由一人進入“井”中,將傷者抱了出來。隨后,在現場待命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救護,確保傷者生命體征穩定。據悉,傷者在進行施工操作時,不慎跌落電梯井。 事故頻發,安全防護意識缺乏 近年來跌落電梯井事故頻頻發生。去年9月12日,在鄞州百丈街道的某廣場建筑工地上,一名維修工人不慎跌落電梯井。從這么高處摔下來,情況肯定是不會好的,傷員雖然意識清醒,但腳踝處被鋼筋劃傷,小腿骨折。并且,電梯井內積水較多,長時間浸泡會加劇傷情。消防救援人員攜帶工具爬下去救人,但由于空間狹小,救援很難展開。最終,還是用“一點吊”的方式將傷者拉了上來。事后獲悉,掉下去的工人是準備為電梯井做防水工作的,誰料剛下“井”,鋼筋焊梯松動了,導致工人直接掉進近8米深的“井”里。 而在這起事故的前幾天,江北某劇院也有類似的事故——一名工人跌落至6米深的舞臺升降井裝置下。他的情況更嚴重,腳部受傷、失血過多,且意識模糊。所幸發現及時,趕來的消防員爬下去將其救了上來。 “這些事故救援難度不低,畢竟傷員從高處跌落,傷情可想而知。要將人救出來,還要盡可能不給他們造成二次傷害,很考驗救援技術!庇邢绬T告訴記者,跌落電梯井事故頻發,原因很多,有工人心不在焉的,有防護工作做得不到位的,有維修人員在“井”內作業時違反安全操作流程的,還有人員強行扒門意外跌落的…… 警鐘長鳴,乘坐電梯知識請收好 跌落電梯井事故頻頻發生,也再次敲響安全警鐘。 就工程項目來說,要遏制這類事故發生,一是工人要遵守相應的施工流程,不能讓“保安全”的自己卻出現了安全事故。二是施工方應提高安全防范意識,該配備的防護欄絕不能少。 而普通市民在乘坐電梯時,不要隨意觸碰不了解的按鈕或開關,因為手閑不住引發悲劇的并不少。還有更離譜的,“熊孩子”朝電梯設備控制箱撒了一泡尿,結果導致電梯線路板短路并“死機”,轎門打開無法閉合。之后,孩子自行爬出門外導致意外跌落。 很多悲劇讓人嘆息不已,因為它本不該發生或者可以避免。所以,市民在乘坐電梯時,有些危險行為是做不得的。比如,不少人在等電梯時喜歡靠在門上暫時休息。如果電梯門出現了問題,轎廂不在本層,則很容易跌進“井”里。 那么,如果電梯突遇故障急速下墜,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及自救呢?對此,“@人民日報”曾刊發過正確答案:不論有幾層樓,迅速把每層樓的按鍵都按下,當緊急電源啟動時,電梯可以馬上停止繼續下墜;整個背部和頭部緊貼電梯內墻,呈一直線,運用電梯墻壁作為脊椎的防護;如果電梯內有扶手,最好緊握把手,這是為了固定位置,防止因重心不穩而摔傷;如果電梯內沒有扶手,用手抱頸避免脖子受傷;膝蓋呈彎曲姿勢,韌帶是人體最富含彈性的一個組織,所以借用膝蓋彎曲來承受重擊壓力;腳尖點地、腳跟提起以減緩沖力。 |